第22章 华夏首个万国来朝!

  从前,世家豪门,哪怕是纨绔子弟,想要一官半职,伸手跟朝廷要便是!

  然而寒门之中,多少品学兼优,天纵其才之士,却只是因为不是豪门子弟,而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他们也有着一腔报复。

  也有着为国尽自己一份力的奉献之心。

  可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出生地微,从此就与朝廷无缘,与整个家国天下无缘!

  只能偏安一隅,当好自己的平头老百姓。

  从前,没有科举制度,想要出头是多么难?!

  想要成官成才多么难?!

  成功之人,不过凤毛麟角,与其说他们有文采,不如说他们行大运!

  究竟要有多么强大的运气,才能被朝廷看见。

  看见还不够,还需要真的能进朝中为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因为确立了科举制度,那么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这便是拥有了跨界阶层的通道。

  寒门,也有出头之日!

  而这个举措,要知道,可是一直延续至今啊!

  哪怕是封建王朝都毁灭了,这个相当于高考一样的制度,还依然存在!

  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推广开来。

  可以说,隋文帝,功不可没!

  此时,万千古人还不知道后世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眼下,隋朝之后,因为科举,才入朝为官,成臣成相之人,全都无比感谢隋文帝!

  顿时,整个弹幕上,全都是清一色的蓝色文豪弹幕!

  唐玄宗辅臣张九龄:“感谢隋文帝!”

  “千年科考第一榜”,这一年大宋可靠,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次光辉时刻。

  这场考试,出了三位宋代最著名的诗人,还有三位宰相,三位文学史上的创始人。

  而苏轼,就是其中之一。

  此刻苏轼也虔诚拜谢:“感谢隋文帝!”

  后期拯救大明的张居正:“感谢隋文帝!”

  更有狄仁杰:“感谢隋文帝!”

  范仲淹:“感谢隋文帝!”

  王安石:“感谢隋文帝!”

  方孝孺:“感谢隋文帝!”

  宋朝八大家老师级人物欧阳修:“感谢隋文帝!”

  柳宗元:“感谢隋文帝!”

  文天祥:“感谢隋文帝!”

  王维:“感谢隋文帝!”

  白居易:“感谢隋文帝!”

  大明朱元璋爱臣刘伯温:“感谢隋文帝!”

  ……

  可以说,此后不论参加科考,是中了状元也好,还是只中了进士,几乎所有因为科考制度而走入仕途,从此名声大噪的各路文豪、大臣,千古流芳的文人们,全都在感谢隋文帝!

  一时之间,可以说隋文帝从之前的“小透明”,没有人知道其存在的皇帝,一瞬间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辉煌帝王!

  这让隋文帝杨坚自己都有些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毕竟这转变来得实在是太快了!

  而杨广整个人都笑疯了!

  “哈哈!父皇!你出名了!!!”

  “咱们后世那么多文豪都在感谢您呢!”

  “太好了!这下哪怕是我被骂得狗血淋头,也值了!”

  “这一次,全天下终于看到我们大隋了!”

  朱元璋也是赞许不绝:“隋文帝这项制度的开创,却是可以称得上是千古留名!后世子孙,代代受益!”

  朱棣:“一统天下,更是多少皇帝梦寐以求完成的大业!隋文帝,吾辈楷模!”

  康熙:“只是有些可惜了,这么一个光辉的王朝,二世就亡了!”

  “哎!苍天一瞬间将隋二世的王朝也称作是盛世,难道不是在反讽吗?”

  本来心情激动的杨坚才刚刚回过神来,但这时有人告诉他,“隋二世而亡?!”

  如果说一个人说话不信,但两个人、三个人都这么说,那一定是事实了!

  杨坚顿时就愣住了,眸光深邃,“你说什么?!朕的大隋,跟大秦一样,二世而亡?!”

  秦始皇眉毛直跳,也是逐渐暴躁起来:“‘二世而亡’,不要在朕面前提这四个字!”

  说起来,隋文帝跟秦始皇还真是在某些方面有些想象。

  就比如两个朝代,都是二世而亡;

  比如两个朝代,都曾经一统天下!

  并且是紧挨着的两次一统天下。

  第三点,两个人还都创立了不少功在千秋的大业!

  且一直能延续到后代子子孙孙的丰功伟绩。

  因此隋文帝手下的盛世拍第七,也实在是实至名归!

  【总评】

  【隋朝开皇时期,全国安宁,社会富足,南北民众都得以休息,在华夏中原长期分裂的状况下,出现了繁荣盛世!】

  【不论是三省六部制,还是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对后世华夏造成深远的影响。】

  【开皇之治,二十年间,天下无十,区域之内晏如也!】

  【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

  ……

  众皇帝大惊。

  用白话说,这就是相当于“从没有见过这么盛况激烈的盛世!”

  这评价,不可谓不高!

  真是这盘点到前面,就越来越离谱了。

  才第七名,就已经夸得这么厉害了。

  如果是其他人夸也就罢了,可以当着乐子听一下。

  关键这是苍天评价的!

  是上天!

  是仙神评价的!

  自然各个皇帝都是各种羡慕、嫉妒!

  乾隆这才回过一些生气,看到这一幕,真是嫉妒得要疯了:“如果朕也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该多好啊!”

  道光:“是啊!如果大清也能有这样的评价,哪怕只是一句,也不至于现在被万界嘲讽啊!”

  而崇祯也同样羡慕,人家也是从乱世之中拯救万千民众于水火。

  崇祯同样在恨自己,“为什么朕就这么软弱无能!”

  而因为隋文帝杨坚的盘点告一段落,此时的杨广,已经开始躺平了。

  “来吧,什么不察民情,不恤政事,什么横征暴敛,二世而亡,统统朝朕甩过来吧!”

  “朕已经做好准备了!”

  此时的阳光,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跳脱。

  然而更加有些内敛起来。

  毕竟他是明白自己做的那些事,怎么可能配得上跟父皇并驾齐驱?

  可能上天就是跟他开了个玩笑,之后就是对他一顿指责了。

  也在这时,关于第七盛世的第二个盛世,也开始盘点了!

  【古往今来十大盛世盘点】

  【大业盛世!】

  【在位皇帝:隋炀帝杨广!】

  【隋朝·大业盛世!】

  【入榜原因一:开创华夏历史上,首个万国来朝!】

  ……

  李世民噔一声,差点没从观圣台的龙椅上摔下来!

  李世民猛然站起,根本不敢相信地看着这一切:“不对!”

  “万国来朝,是我大唐首创!”

  “并且还是历史之最!”

  “怎么可能是表叔你?!”

  李世民更改历史改的,自己都快忘记了原来的历史。

  而此时的盘点,正好将他的记忆唤醒。

  画面一转。

  皇宫紫微城正殿——乾阳殿之中,隋炀帝杨广端坐于龙椅之上。

  气态威严,颇有华夏帝王独有的帝王霸气!

  而这时,各国使臣,鱼贯而入,皆穿着各异,神态拘谨,卑躬屈膝。

  虽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地域不同,文化也不同。

  然而在华夏帝王面前,只有下跪称臣的份!

  行九州大礼!

  “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百僚。突厥、吐谷浑、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一并遣使朝贡!】

  ……

  这一幕的出现,这一次,真是把诸位帝王们给震撼到了。

  万国来朝,这真是不是什么皇帝都能做到的!

  祖龙:“这么多国家,如果都是朕大秦的该多好?!”

  “朕的手都痒痒了!”

  汉武帝:“别说,如果朕也能接受这么多国的膜拜,那该有多好!”

  “但还是全都跟我大汉姓氏,再跪的膜拜比较好!”

  赵匡胤:“加一!还是将这些族人全都融入咱们华夏王朝比较好。”

  “一个国一个国,都不属于我们华夏中原,当是夜长梦多!”

  朱元璋:“这话咱赞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总之咱看过史书,之前没有人做到容纳这么多民族的王朝。”

  “就是不知道后世有没有哪个朝代,将这么多民族尽数归于华夏!”

  ……

  就在众帝王向往之时。

  杨广本人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等等,这万国来朝,不是……不是最基本的操作吗???”

  此弹幕一出。

  众帝王:“……”

  祖龙:“……”

  汉武帝:“……”

  赵匡胤:“……”

  朱元璋:“……”

  康熙:“……”

  雍正:“……”

  不过还是雍正性子最直,直接就挑明道:“@隋炀帝,不带这么嘲讽人的吧?”

  “不就是自己的盛世上榜了吗?这么说话有意思吗?”

  “如果哪个朝代都能像你这样万国来朝,那我们大清又怎么可能就这么结束?”

  “怎么可能被列强打得头破血流?”

  说这话,大清末代皇帝,不,是整个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宣统最有发言权。

  宣统看到这里,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

  “啊!如果我们大清还能像是这样万国来朝的话,什么狗屁列强,全都要跪倒在咱们华夏的脚下!”

  【入榜原因二:修建大运河!立不世之功!】

  【这是三千五百多里的大工程。】

  【工程大到什么地步?这条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条水系,并且只用了四年就全部完工!】

  【而代价也非常之大!】

  杨广脸色一黑,“来了,批判终于虽迟但到!”

  【代价之大,为这项工程服劳役的就有五百多万人!】

  【工程结束后,累死、病死、被打死的壮丁,就有四成、五成!】

  【五百多万人是什么概念,当时隋文帝在位时期,巅峰人口都不足五千万。】

  【也就是说,到了隋炀帝时期,全国有十分之一的人,都在为这条运河而挖掘。】

  【然而,当这条大运河开通之后,历朝历代的华夏人,都在受益!】

  【他任何人华夏的南北,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动脉!】

  【京城、扬洲、苏洲、杭洲的繁华,都是拜这条河所赐!】

  盘点一出,皇帝们无一不是在赞同隋炀帝的举措!

  祖龙:“运河的开建,是一个造福后世千秋的大业!”

  刘邦:“但也苦了当世的百姓啊!”

  汉武帝:“说起来,隋炀帝还是有些急功近利了,四年,实在是太快了!”

  李世民很难不赞同:“如果想要把握住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400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盘点十大盛世,榜首竟是种花家!,盘点十大盛世,榜首竟是种花家!最新章节,盘点十大盛世,榜首竟是种花家!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