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六月六日。

  考场:江南贡院。

  好了,到时间了,贡院周围不让做买卖了,不准卖西瓜吆喝,也不准有人敲砖头传摩斯码,贡院外的街道禁商、禁行。

  监考官们到了,坐轿子的主副、考官也来了。

  举人们,都排好队,都吵吵,也别推搡,这是鲤鱼跃龙门,万一掉河里淹死了,那就不太好了。都精神点,把你们脚下的篮子提在手里,准备好馒头,还没买好馒头的,可以去武大郎家买几个烧饼。

  想要进入贡院,需要先接受检查。

  先看看你篮子里的东西,笔、墨、砚、蜡烛,没夹带,这个馒头怎么看着不规则,该不会是你自己蒸的馒头吧?

  掰开馒头检查,好啊,竟然敢夹带纸条,来人啊,把他压下去,先送到礼部,让礼部交付司法部门处置!

  还有那个正在吃馒头的家伙,一并送过去。

  考篮没问题,头发没问题,脱衣服吧。

  外衣没问题,里衣没问题,内衣……咳咳,那什么,鞋袜也没问题,好了,这是你的牌子,可以进去了。

  进入贡院之后,别乱跑,按照牌子上的编号,对号入座。

  贡院有上万房间,都是清一色单间,你就在这单间里面考试,睡觉也在这里面睡觉。

  舒服吧,想想后世,哪里有单间待遇……

  可是,这个单间,有点特殊。

  它叫号房。

  规格是这样的: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一尺大概三十厘米,多少比划下就知道了,这哪里是什么豪华自助游单间,明摆着就是一个牢房啊。

  后世人称坐监狱为蹲号子,这里的号子,就是号房。

  没错,考试如坐牢,就是这么酸爽。

  除了知道自己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偶尔写几百个字之外,和坐牢真没什么区别。

  外面有人守着,盯着,不准你跑了,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个人卫生问题,也得在里面解决,别提多难受了。

  那位说,不就是狭窄了,挤一挤,坚持下,考完不就好了?

  可是,这考试,他不是考两三天就结束了啊,会试考试,往往要考七八天……

  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考试吧。

  明代会试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末能者许各减一道。

  其中《四书》义,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股文。

  八股文的题目,都取自四书五经,能不能写好八股文,直接关系着你能不能中第。

  八股,指的是八个部分,即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这八个部分,都需要用排偶句来作。

  在束股末尾,还要写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即大结。

  八股文被人踩了很久了,不仅后世人踩,古人也踩。

  比如朱标的老师宋濂,其形容八股文选出来的人才是这样的:“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想想那个样子,像不像白痴……

  明末顾炎武甚至直言: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在他看来,秦始皇不过是烧了几本书,但八股文,却害了所有的学问,即所谓的“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

  当然,八股文若只是垃圾,也没人会一直用了,毕竟朝廷也不是垃圾场。

  在后世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写道: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由此可见,八股文是诗赋的一种基础文体。

  理性地说道,八股文是存在着问题的,但直接将它与愚民、蠢民挂钩,是不合适的。

  设置八股文,本就是为了全面考察士子对经义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文辞的提炼能力,在那个时代,未必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但确实是贴合当时时代的一种文体。

  说八股文桎梏思想,也不完全对,只能说有些人读书读傻了,把文章的格式,当做了文章的思想,格式有框架,所以就把自己的思想也框住了。

  那没办法,是你把自己套进去的。

  明清多少厉害人物不是通过八股文考出来的?

  解缙、杨荣、杨博、王守仁、于谦、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等,谁不是经过八股文出来的?

  他们没有愚蠢,也没有被桎梏,因为他们清楚,八股文是有格式的,但思想是没有格式的。

  很多人在八股文中,有意无意地插入了自己的观点,写出了精彩的文章。

  如王守仁的八股文:

  彼之所为者,惟以:

  理欲无并立之机,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贞者,虽至死而靡憾。

  心迹无两全之势,而捐躯赴难以善天下之道者,虽灭身而无悔。

  读之令人惊叹。

  第一场考完之后,便是第二场考试: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浩表内科一道。

  之后是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未能者许减其二,俱三百字以上。

  在科考的考场上,有着相对的公平。

  不管你是内阁大臣的儿子,还是平民百姓的儿子,无论你家财万贯,还是一贫如洗,只要你来到这里,那大家就在一个水平线上。

  高下优劣,皆看文章。

  杨士奇行走在贡院之中,时不时停下脚步,看看举人所答之作,或点头,或摇头,然后走开继续巡视。

  夜晚来临时,号房中点起了蜡烛。

  在刷刷的笔端,在蜷缩的身体,在对星空凝望的沉默,在低头的呢喃,在一个个孤独而摇晃的灯火之下,是怀揣着报国之志的举子。

  武英殿中,朱允炆将奏折处理完毕,吩咐双喜呈送通政司,然后起身走出了武英殿,对刘长阁询问道:“贡院那边可还顺利?”

  刘长阁回道:“禀皇上,一切顺利。”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四书》义中有一题,为解缙所出,名为一匡天下,呵呵,你可知何意?”

  刘长阁惭愧地摇了摇头,道:“皇上,臣虽识一些文字,但终归没什么学问,不知其意。”

  朱允炆背负双手,看着远方,轻轻说道:“一匡天下出自《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孔子认为,管仲虽然先辅佐子纠、后辅佐齐桓公,行为有失,但以其功劳来论,天下受用,便是最大的仁。刘长阁,你的仁,还在朕这里吗?”

  本章已完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400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国内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里,国内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里最新章节,国内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里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